2022-10-07 20:21:02
“印度政府曾豪情万丈的表示,到2030年前印度将成为10万亿美元经济体,只是很多人将其当成了笑话,眼下一个新的危机正向印度悄悄走近……”
美元“收割潮”开始
自去年第四季度领先英国后,今年开始,印度又凭着超高的经济增速拉开和英国的差距,坐稳了第五大经济体的宝座。
2021年时,印度GDP增速就已多达8.3%,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继续破“8%”,特别是二季度时的GDP同比大增13.5%,位居全球首位。
同时,印度二季度服务业增速达25.7%,为GDP增速贡献2/3的份额。
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,印度能够拥有如此亮眼的经济增速,这自然是值得关注。
也难怪印度政府会信心满满地规划宏愿目标,提出了发展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目标。而印度国家银行则表示,依照目前的增长速度,2029年就可完成这一目标。
至于为何印度经济增速如此之快,印度官员认为,除了受服务业复苏外,也和制造业愈发成熟有关。
据悉,印度已完成小米、三星、OV等手机的国产化组装,2021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1.69亿部,同比上涨11%。
早在几年前印度就已提出“印度制造”的口号,2021年印度本土化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本国市场的98%。
印度为了发展制造业,加大提高关税,迫使外资不得不在印度建厂,这也让印度工业制造体系愈发完善。
然而,就在印度人集体高潮时,美国却开启了一波“收割潮”。
今年以来,美联储先后加息5次,印度央行为了应对高通胀,只能被迫跟着加息,但这也让卢比大幅度贬值,目前1美元可兑换81.856卢比,创下49年来新低。
美元加息的背后,是不断收割发展中国家的财富,尤其是一些外汇储备不足的国家,在这场收割之下很难撑到最后,如斯里兰卡就是因“美元收割潮”而破产。
美评级机构穆迪不久前发表一份报告,其中表示印度金融体系的风险正在持续加大,且对印度经济发展持负面看法,理由是债务负担、偿债能力低下的风险加大,而负债增多财政资金会被大大削弱。
这份报告是美国对印度“金融收割”的直接体现,印度或将陷入没钱融资的困境,本就债台高筑的债务会继续增多。
2万亿资产从印度撤离
在新兴国家市场中,印度的债务率为最高,截止2022年6月底,印度政府债务已占GDP的85%,这意味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,其实是用美元债务堆积起来的。
随着美元不断加息,印度央行只能被迫加息,避免卢比贬值以及资金外流。
然而,印度并没有坚不可摧的护城河,外汇储备量正在肉眼可见般减少。
从印度央行公开数据来看,截止9月16日,印度外储总额为5457亿美元,同比大跌15%,创3年来新低。
一年损失1000亿美元外储,这对印度来说纯纯是割肉,但即便如此,仍无法改变卢比贬值的命运。
尽管卢比贬值幅度不是太大,但有业内人士分析,印度外汇消减量这么大,背后可能就是印度央行用美元干涉。
而随着印度外债不断增加,金融风险加大,不少投资者为了避免被美国资本收割,纷纷提前撤离印度市场。
印度虽是人口大国,可资源并不丰富,石油、天然气、煤炭、化肥等需要大量进口,因而印度唯有足够多的外汇储备,才能不受美元收割的影响。
这些年印度经济高速发展,也是积极拥抱美国大腿的结果,吸引美国大量资本、技术、人才等资源,虽然短期内经济快速发展,可印度经济已被美元绑架,一旦美元加息,那印度只能选择跟着加息,不出几年印度美元外储就会被消耗一空。
特别是今天美国饱受“三高”折磨的节骨点上,为了转移自身债务、降低通胀,因而也开始疯狂收割印度经济和金融市场。
根据印度官方数据可见,今年前9个月,外国买家累计抛售2.76万亿印度卢比的股票,也就是345亿美元,其出逃资金为08年金融危机外资流出量的3倍之多。
中国制造的机会来了
自去年开始,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增,这让印度的原料进口成本加大,而美国的高通胀也在无形之中转嫁到印度农业、工业,其中食品、能源通胀幅度更高,这对印度政府而言是一大挑战。
印度本身就没多少钱,还欠着一屁股债,再加上美联储一次次加息,更是让印度雪上加霜,为了维持社会运转,只能选择疯狂印钞,可越是这样,百姓生活成本越高,企业运转开支压力加大,印度的经济发展前景越是渺茫。
可以说,如今印度经济已陷入美元债务黑洞,暂时难以脱身。而这也会让更多投资者对印度充满失望和担忧,并纷纷逃离。
一旦大笔资金撤离,美元利率大涨,印度经济将会陷入长久性的衰退之中。
因此,印度央行行长也表示,美国货币政策对印造成负面溢出效应,未来的危机将一个接着一个。
2022年4-8月份,印度出口总额为1926亿美元,进口额为3178亿美元,这意味印度贸易赤字达1252亿,为上一年的2.5倍。
在这一背景下,掌握印度制造业核心的欧美厂商也开始撤离,这让印度人彻底慌了,一旦这些资本出走,那印度制造将倒退20年。
为此,很多印度人将目光看向中国制造产品。在一份调查中显示,87%的印度人对中国产品格外青睐,理由是价格低、质量好。
如此来看,投资者撤离印度,反而中国制造的机会来了,可将大量性价比高的商品出口印度,从而可大赚一笔。
印度虽然力图打造“印度制造”,但因核心技术被欧美掌握,算不上制造业大国,关键时刻还要依赖中国制造。
其实,2021年时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值同比大涨66%,也就是160亿美元,可见印度对华进口依赖性逐步增高,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大机会。
讨论题:你认为印度能否实现它的“世界第三大经济体”美梦?
【注:本文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,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关注我们每天阅读更多精彩内容】